癌痛对肿瘤患者的折磨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科学、规范地止痛可以使90%的癌痛得到有效缓解。要有效治疗癌痛就要找对方法,千万不能走入以下这些误区。
误区一
疼痛能忍就忍
部分患者认为“对疼痛忍耐性好是坚强的表现”,加上对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毒品”相关副作用的担忧,有痛常常忍着。实际上,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会出现癌痛,癌痛也不是肿瘤晚期的标志。而长期存在或严重的疼痛其实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力,甚至会造成焦虑、抑郁、厌世的情绪等。对于急性或突发的疼痛,应该尽早就诊,而不是“忍”或“止”。慢性疼痛则应该“止”,不能“忍”。
某些患者或家属认为随着疾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若一开始就使用强效止痛药,到了末期就没有其他止痛药可用。事实上,及时使用止痛药物更安全有效,且所需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而且无痛是人的基本权利,出现癌痛,应尽早就医。
误区二
“去痛片、芬必得”等消炎止痛药物更安全
研究已经证实长期使用如阿司匹林、芬必得、扶他林、西乐葆等非甾体抗炎药,对心脏、消化道、肾功能的危害大,存在消化道溃疡以及心脏病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而且这一类药物都存在“天花板效应”,即用药存在最大限制剂量,超过这个剂量,止痛效果不会增强,但不良反应会增加。三阶梯止痛原则,按照患者的疼痛评分(轻、中、重度)来选择用药,若评分为中、重度癌痛,首选吗啡、羟考酮等阿片类止痛药。
误区三
阿片类药物易上瘾,不能轻易使用
阿片类药物主要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药,是“三阶梯止痛法”的基本用药。很多病人和家属甚至医护人员都担忧吃阿片类药物会上瘾而心生恐惧。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癌症患者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其目的是消除疼痛,发生“成瘾”是比较罕见的,目前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低于万分之四。此外,阿片类药物没有极量或者封顶的限制,只要规范化应用,逐渐增加剂量,是安全的。所以对于中、重度的癌症疼痛病人,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p#副标题#e#
误区四
疼了才吃,不疼就不吃
苦口婆心解释后,患者好不容易才接受阿片类止痛药,但很多患者往往“疼了才吃,不疼就不吃”。其实这是一个为什么必须“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的问题。WHO三阶梯止痛的基本原则中,“按时”用药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按时给药”即对于慢性癌痛患者,无论患者是否疼痛,均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每隔12小时服用。芬太尼贴每隔72小时更换。因为镇痛药物的疗效取决于血药浓度的水平。“按时给药”可以保证血液中药物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从而达到疼痛的连续缓解。
治疗过程中如果遇到患者疼痛未能缓解甚至加剧,应增加单次给药剂量,而不应增加给药次数。癌痛患者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可达到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的效果,需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
误区五
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一旦使用,就得终生使用
临床实践证明,只要癌痛的病因得到控制,患者都可以逐渐减药至最终停止使用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物。而且当吗啡日用量为30mg~60mg时,突然停药一般不会发生不适症状。但是对于长期大剂量用药患者,应该逐渐减量停药,否则可能出现流泪、流涕、嗜睡、头晕等“戒断症状”。
#p#分页标题#e#
误区六
一旦出现副反应就要停药或换药
阿片类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其次比较少见的还有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等。而这其中除了便秘外,大多数是暂时性的,也是可以耐受的。例如恶心、呕吐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因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立即停药或换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积极预防这些不良反应,如调整饮食结构或使用通便药物积极预防便秘,服用止吐药物预防呕吐等,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或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误区七
用度冷丁止癌痛
在临床上,度冷丁只可用于短时的急性疼痛,对需要长期连续应用止痛剂的慢性疼痛或癌症疼痛则不适宜于应用。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强调癌症患者慢性疼痛不提倡使用度冷丁。因为度冷丁止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8,有效作用时间非常短(2.5—3.5小时)。度冷丁体内代谢半衰期长13~18小时,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止痛作用很弱,毒性却增强了1倍,其长期积蓄后,患者可能出现震颤、惊厥、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总之,疼痛是一种疾病,需要规范地治疗,疼痛不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癌痛,严格按照三阶梯原则用药,可以使90%的癌痛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因此,应积极鼓励癌症病人说出癌痛,配合医生进行癌痛治疗。
作者简介
赵常国:主治医师,就职于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13年。先后至昆华医院心内科、急诊内科、北京301医院血液(肿瘤)科进修学习。现主要从事血液病、肿瘤疾病的诊治。在癌痛、放化疗毒副作用,尤其是放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