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药文化

今日雨水 “春捂”是硬道理

2020-02-24 17:30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雨水,是24节气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到了。正如农谚所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北方小麦已越冬,开始返青,南方则雨水渐多,将开始插秧,到处都是一片春耕的景象。

  雨水气节养生重点

  一、防倒春寒

  “春捂秋冻”,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春捂是硬道理。此时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捂的重点在于脖子、背部、腹部、足底、脚踝。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反了春,冻断筋”,雨水时节,初雨将下,易患关节痛,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病,有这类顽疾的老年人尤其应注意保暖,特别是肩关节、腰关节等部位的保暖。此外,天气忽冷忽热会引起血压波动,因此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也要多加注意。

  二、护脾胃,防寒湿伤脾

  雨水增多,易生寒湿,出现易疲乏、身困肢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是由于脾胃受到寒湿邪气困扰所引起的。《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三、养阳

  “秋冬养阴”,“春夏养阳”,人体此时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根据中医的五行理论,春天对应的脏器是肝,肝是主情志的,肝气调达,则精神愉悦。所以,春天养生就要顺养肝气,否则就要伤肝,诱发疾病。“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那么如何在睡觉前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呢?睡前摩腹加提肛。

  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质量。

  提肛法,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具体做法是:平躺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2-5秒钟左右,放松,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要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30次。

  雨水节气养生食谱

  春季饮食多以健脾益气为主,可选用山药、扁豆、瘦肉、鱼类、蜂蜜、姜、大麦、小麦等具备补益和缓功效的食物,搭配新鲜蔬菜以疏肝理气。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饮食上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芡实莲子苡仁汤: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点儿盐,就可以食用了。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

  金橘山药小米粥: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猴头菇煲鲜鸡汤:净鸡1只,猴头菇250克,黄芪50克,姜15克,盐4克,植物油适量。鸡洗净斩块。锅中放油,烧热后爆香姜片,放入鸡块爆炒片刻,取出。黄芪洗净,与鸡块一同放入煲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煲沸,改小火煲2小时,拣去黄芪。猴头菇洗净,切片,放入鸡汤内滚熟,加盐即可。此汤具有补脾益气、助消化、抗肿瘤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扁豆红枣粥:一些老中医养生家常推荐扁豆红枣粥补脾胃。扁豆红枣粥制作非常方便:15粒白扁豆、15颗红枣、150克小米,洗净,放入锅里,再加适量水,用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吃的时候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糖。中医认为,白扁豆性甘味微湿,归入脾胃二经,有健脾和胃、化湿利尿、消肿、和中益气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