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温超过38.5℃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赶紧吃药”。
但出于用药安全考虑,很多药物在使用量及使用频率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当体温较高,且服用退烧药物的效果欠佳时,我们还有哪些安全的方法可以辅助降温、缓解不适呢?
成年人可尝试“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指用低于人体的温度作用于局部或者全身,以达到减轻充血或出血、消炎、镇痛、降温、降低细胞代谢等目的的治疗方法。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冰袋、温水、酒精擦浴这三种方法,我们在家就可以解决。
1.温水擦浴
方法:用低于患者体温的温水毛巾(32~34℃),反复轻轻擦拭大血管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窝下、腹股沟(大腿根部)等处。
擦浴顺序:双上肢→背部→双下肢。
注意事项:
●擦浴时,一般头部置冰袋,以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足底置热水袋,使患者感觉舒适,也可减轻头部充血。
●温水擦浴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着凉。
●擦浴后,应注意观察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苍白、出血点、感觉异常。
2.冰袋降温法
适用范围:高热患者(一般体温在39℃以上)。
方法:当体温过高,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腋下、腹股沟(大腿根部)处。
频率:每次10~3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
注意事项:
●随时观察,如有局部皮肤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立即停止使用。
●保证冰袋完整、无漏水、布套干燥,冰融化后立即更换。
●冰袋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酒精擦浴
适用范围:只适用于高热(40℃以上)无寒战又无汗的患者。
方法:将纱布或柔软的小毛巾用25%~35%酒精蘸湿,拧至半干,水温度为32~34℃。
擦浴部位:腋窝、肘窝、腘窝、腹股沟、手心。
注意事项: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皮肤薄,易吸收酒精,可能造成酒精中毒,不宜使用此法。
●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全身情况,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就医。
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的应用禁忌:
①血液循环障碍者;
②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者;
③组织损伤、破裂、水肿者;
④对冷刺激过敏者;
⑤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
⑥禁忌部位:枕后、耳后、阴囊处、胸前区、腹部、足底。
婴幼儿可“推拿退烧”
对于婴幼儿来说,物理降温方法的选择应更为谨慎。
上文所述的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方法不但可能会加重患儿不适,还可能带来酒精中毒的危险。
因此,当婴幼儿出现发热时,正确做法是合理使用退烧药,多喝水、多排尿,同时减少衣被、调节室温至24~26℃(以体感舒适为宜),以利散热。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拿来降温退烧——
1.清天河水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清天河水。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润燥结。
主治:一切热证。外感发热、内热、潮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惊风、口舌生疮、咳嗽、痰喘、咽痛等症。
2.退六腑
图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位置: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
操作:以食、中二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称退六腑。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高热、烦渴、惊风、大便秘结等症。
3.掐揉内劳宫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位置:掌心中,屈指当中指指尖之中点。
操作:以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
作用:清热除烦、熄风凉血。
主治:发热、烦渴、口疮、便血等症。
4.推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腹自上而下做直推法,称为推脊。
次数:推100~300次。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等。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呕吐、便秘等。
不正确的退烧方法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婴幼儿,以下两种退烧方式均不可采用——
1.捂汗
许多人说自己捂了一身汗出来后烧就退了,其实不然,出汗是退烧的结果,并不是退烧的原因。
一般来说,发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寒战期、高热期和退热期。
当发热进入退热期阶段时,身体会自发散热而出汗。在这之前,再怎么捂都是捂不出汗的。盲目捂汗,反而可能会导致体温异常升高带来危险。
不过,当我们处在寒战期手脚冰冷、战栗不止时,捂在被子里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不适。一旦进入高热期,身体不觉得冷了,就不要再捂了。
2.冷水浴
冷水浴这样的方式,会使皮肤温度迅速降低,引起寒战,令人非常不适,而且还可能因寒战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
小贴士
物理降温法不能完全代替药物。
任何降温方法最好有医生指导,特别对于新生儿、体弱者、基础疾病多者、免疫力低下人群,会增加一份安全和保障。
降温措施使用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不解,或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养生中国,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