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怎么办?
很多人都有腰痛的经历,经常发生在长时间久坐、搬重物、务农劳累后经检查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是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该病缠绵难愈,且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腰突症的病因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可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痛,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2.椎间盘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髓核和纤维环含水量减少,原纤维变性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退变。椎间盘这种退行性变,在外力压力之下,即刻发生破裂,导致椎间盘突出,多伴有神经症状。
3.过度负荷:当过度的腰部负荷时,例如弯腰提取重物,椎间盘内压增加,容易造成纤维环破裂,压迫神经根。
4.腰椎骨质增生:随着年龄增长,腰椎椎体出现骨质增生,可刺激周围的组织,如韧带、肌肉等,导致腰痛,在腰部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5.腰肌劳损:长期从事弯腰工作、久坐、久站或腰部反复过度负重等,可使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损伤,引起腰痛,疼痛通常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腰痛的症状
①腰部疼痛:主要表现为下腰部及腰骶部。
②下肢放射痛:两臀部、大腿部及小腿后侧呈现放射性刺痛,严重者可呈电击样疼痛。
③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表现为下肢发凉、发冷;间歇性跛行。
腰痛的治疗
治疗方法大致可分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两种。目前临床多数的腰痛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病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
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论治,将腰痛分为不同证型进行用药。如瘀血腰痛,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寒湿腰痛,治以散寒行湿,温经通络,方用甘姜苓术汤加味;湿热腰痛,治以清热利湿,舒筋止痛,肾虚腰痛,治以补肾壮腰。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常用穴位有腰部的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等,以及下肢的委中、阳陵泉、承山等。根据病情虚实,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此外,还可在针刺后加用艾灸,借助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增强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
拔罐
在腰部疼痛部位及相关穴位上进行拔罐,可改善肌肉痉挛状态,使局部血液得到循环,起到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见的拔罐方法有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等。
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通过蒸煮后敷于腰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腰部组织的血液供应,为受损组织的修复提供良好的营养和氧气。同时,温热刺激还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减轻疼痛感觉。
火龙罐综合灸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集推拿、刮痧、艾灸、按摩、烫熨、点穴功能于一体,结合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熨、烫十种手法兼以艾灸的近红外光辐射的电磁波和光电的化学作用,从而达到以火攻邪,驱寒、散滞,促进血液循环;温通经络,打通经络,改善心脑血管;平衡脏腑气机,调节神经功能,暖宫调经;扶正祛邪,补益强身,激活免疫系统的功效。
中医治疗腰痛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受寒。
锻炼方法
直腿抬高
平躺在床上,保持身体放松,双腿伸直,缓慢抬起一侧下肢,膝盖要保持伸直状态,尽量抬高,使下肢与床面形成一定角度,一般建议从30°开始,逐渐增加到60°-90°。在抬高到预定角度后,保持3-5秒,然后缓慢放下,回到起始位置。重复上述动作10-20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次数和组数。
飞燕式方法
取俯卧位,双下肢伸直,两手贴在身体两旁,下半身不动,抬头时上半身向后背伸,每日3组,每组做10次。逐渐增加为抬头上半身后伸与双下肢直腿后伸同时进行。腰部尽量背伸形似飞燕,每日5~10组,每组20次。
五点支撑法
取卧位,以双手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半屈膝90度,脚掌置于床上,以头后部及双肘支撑上半身,双膝支撑下半身,成半拱桥形,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旁分开,速度由慢而快,每日3~5组,每组10~20次。
咨询电话:
针灸科科门诊:0876—7328470
针灸科一病区:0876—7128147
日常生活中,注意良好的生活姿势,避免引发腰痛的诱因,适当功能锻炼我们就可以减少腰痛的困扰。
针灸科二病区:0876—732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