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药文化

大寒健康养生要这样做

2020-01-18 10:49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1月20日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外”防寒、“内”滋阴。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

  大寒养生防五寒

  1、防颈寒: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心脑血管发病与气温密切相关,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大寒时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都会到达高峰。给脖子保暖,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重要作用。

  2、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3、防肺寒: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4、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5、防脚寒:“寒从脚起,冷从腿来”,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足浴不是热水洗脚。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

  饮食药膳进补

  大寒是滋补身体的时节,根据自身条件适当选用药膳进补十分有益,可增加热量抗寒,又能加强营养吸收,促进健康。

  肉苁蓉粥

 

  取肉苁蓉30克,葱白2根,生姜15克,粳米适量。将肉苁蓉浸泡后反复清洗干净,切成薄片,葱白洗净切成细段,生姜洗净切丝。粳米淘洗后,加入肉苁蓉、生姜、葱白、适量水,煮至粥烂,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有温补脾肾、升阳散寒的功效,特别适合体虚、容易受风寒邪气侵扰的人。

  肉苁蓉乌鸡汤

  取乌鸡500克、肉苁蓉20克、淮山30克、枸杞10克、茯神20克、陈皮5克。乌鸡洗净,焯水后切块。上述药材冲洗干净后,与乌鸡一同放入煲中,加2000毫升凉开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再煲约90分钟,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有滋补肝肾、调胃健脾、理气安神的功效,适于肝肾不足、脾胃失调等病症,改善神疲虚弱、腰酸乏力、纳食不香、气虚便秘、失眠不安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