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药文化

蒲公英全身是宝,入粥也入汤,清热又散结!

2021-03-19 14:24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大地回春,到处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稍加留意,就会在田野里发现一株株开着黄色花朵的小草,轻轻把它的叶片掐断后,会流出牛奶一样的白色汁液,老家人称这种草为“奶汁草”。它盛开的小花有着油菜花一样的明亮黄色,漫山遍野非常漂亮,故又名“黄花地丁”。又因为其有利尿的功效,所以在有些地方又被称为“尿床草”。这种草就是蒲公英,它样子非常美丽,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像一朵朵小小降落伞,风一吹四处飘荡,带着诗歌般的浪漫,将种子送向远方。当代诗人左河水为蒲公英写了一首诗:“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献身喜作医人药,无意芳名遍万家。”

  蒲公英名称的由来

  相传有一位未出阁的姑娘患了乳痈,红肿痛痒。姑娘的母亲知道后嘀咕道:“一个未婚姑娘怎么会得上乳痈呢?”姑娘有口难言,烦闷抑郁,便萌生了寻死的念头。一天夜里,她独自来到一条河边,纵身跳了下去。刚巧河面上有趁着月色撒网捕鱼的渔家父女,船主姓蒲,人称蒲公,女儿叫英子。见有人跳河,英子便纵身跳入河中,把姑娘救到船上并找出自己的衣服给她换上。换衣时,英子发现她生了乳痈,便问父亲蒲公有没有办法。第二天一早,英子按照父亲吩咐,从附近山上挖来了叶边有锯齿长着白绒球的野草,熬成汤,让姑娘连服数日,并把鲜草捣烂后敷于患处,乳痈很快痊愈了。为感谢蒲家父女的救命之情,人们给这种草取名叫“蒲公英”。

  药食两用 健康安全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功兼药食两用。从日本回流到祖国的古籍善本《药性会元》一书记载其“味甘平,无毒。”清代陈明铎写的《本草新编》中关于蒲公英大意是这样描述的:“蒲公英性味非常平和。它能泻胃火,但是又不损伤脾胃。可以长时间服用而对身体没有伤害。北方的妇女在灾年常三五成群地去田野里采集蒲公英当粮食给全家人吃。蒲公英如果药用的话,‘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加大药量才能起效。”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全草都是宝。可以鲜品用,也可晒干用。既可以做茶饮,也可以做汤用。

  · 蒲公英粳米粥 ·

  材料:蒲公英10克(鲜品20~3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取干蒲公英或鲜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入粳米同煮。

  功效:蒲公英归肝、胃二经,能疏郁通乳,消肿散结。可用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的辅助治疗。每周1~2次。

  · 蒲公英黑豆汤 ·

  材料:蒲公英10克,黑小豆20克。

  做法:将蒲公英、黑豆加水大火煮沸后再小火熬30分钟。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补血。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

  · 蒲公英瘦肉汤 ·

  材料:蒲公英15克,猪瘦肉150克,大葱10克,红枣5枚,盐适量。

  做法:瘦肉洗净,切成小块;红枣洗净去核;蒲公英、大葱洗净切段。然后将瘦肉、蒲公英、大葱、红枣一同放入炖锅内,加入水1000毫升,大火烧沸,再小火炖40~60分钟即可,加入适量食盐调味。每周食用1~2次。

  功效:蒲公英能够通乳散结、解毒消炎,还能杀灭病毒,同时它性味平和,体健无病者、老人、儿童、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患者均可食用。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